最“熠”是杭州——解码新时代杭州的人文经济学
2023-06-01 10:49新华网评论(人参与)
杭州,是什么?
对于这座“天堂之城”,无数人心中的无数个答案,抽剥开所有的修饰和营造,都只会留下一个极简的核心——美丽。
西湖、西溪、钱塘潮,是美丽的;越剧、丝绸、茶文化,也是美丽的;科创、文旅、互联网,更是美丽的。
如今的杭州,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经济繁荣与人文发展交相辉映,一种美丽的发展扑面而来,一种发展的美丽迎风摇曳,这已经是她的“城市DNA”。
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年盛名之下,新时代的杭州既是“人间天堂”,同时也是一座“网红之都”,更是一座“未来之城”。她正奋力书写人文经济学的新传奇,正给世人展现出一幅在人文熏陶中美丽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更加美丽的神韵画卷……
美丽的发展:“人间天堂”的新时代盛景
初夏,杭州城西北。一片绵延的湿地,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一曲溪流一曲烟。
这是独属杭州西溪的美。
游客在杭州西溪湿地观看宋韵花朝节游船巡游(2023年4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这种美,从田园赏菊的东晋,直到工业化如荼的当下,源远且将流长。
而仅仅在六七公里之外,杭州未来科技城,总建筑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的阿里巴巴全球总部拔地而起,这个特大型智慧建筑群已经成为杭州的新地标。
杭州未来科技城(2023年4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杭州最让人骄傲之处,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繁荣同步提升,杭州的发展步伐从来没有丢掉文化的灵魂。”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说,新时代杭州的发展是独具杭州特色的一种美丽的发展。
杭州,连续16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的发展”背后,蕴含的是走出了一条经济持续繁荣、人文和谐发展的人文经济学特色之路。
“杭州把保护好西溪湿地作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据西溪湿地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想介绍,约11.5平方公里的西溪湿地成为了“城市之肾”,周边是高教密集区、休闲旅游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这个大自然的课堂还吸引了大批学生上科学课。
杭州,有许多“文化名片”成为了“经济品牌”,美丽的发展可观可感——
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胡庆余堂、张小泉、西泠印社等传统老字号品牌享誉海内外。宋韵文化主题活动实现了雅俗共赏,《秦时明月》等杭产剧作深受群众喜爱。
游客在杭州西湖断桥留影(2023年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这些,构成了杭城响当当的“文旅IP”。
2022年,杭州实现旅游总收入1298亿元。十余年来,杭州文化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202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420亿元,高于全市GDP增速2.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12.9%,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读白居易写下的诗,走苏东坡走过的桥,品陆游品过的茶,赏柳永赏过的花。”在“小百花越剧场”及诸多剧院听一曲婉转悠长的越剧,于西湖边点点错落的茶园、茶社品一壶龙井香茗,更是很多杭城老少的“文化家常菜”。
游客在杭州西湖游玩(2023年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精心守护好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守护好杭州的绿水青山,这些宝贵财富构成了我们发展人文经济的独特竞争力。”杭州市市长姚高员说。
杭州,有许多“经济品牌”逐渐成为新的“人文标识”,美丽的发展动能澎湃——
短短1791米,拥有16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过6500亿元——杭州物联网街,位于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内。这里是国家物联网产业基地和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是浙江省特色小镇和浙江省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
坚持发展数字经济这一核心优势产业、实施百家上市企业计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以高新区(滨江)为代表的杭州产业兴盛背后,是优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是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吸引四海八方人才。
“我们努力给予企业和个人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机会,在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做好规划配套。”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党委书记李程旭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里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2003年以来,杭州始终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高扬着人文繁荣的旗帜——GDP以年均12%左右的增速翻了9倍达到近1.9万亿元,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在治安、文化底蕴、文明程度等中国城市幸福感评价体系指标中,杭州也始终以高分名列前茅。
“杭州人文经济学的发展,由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做引领,杭州的历史文化做铺垫,浙江的现代文明做基础。”刘捷说。
发展的美丽:“网红之都”的新城市气质
最近20年,杭州在美丽中不断发展。同时,因其十足的人文底蕴,杭州的发展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成为当下无数人向往的“网红之都”。“看的是景,感受的是人文情怀,体验的是品质生活。”游客感知的背后,正是一种被越来越多杭州人所认同的新城市气质——这种“发展的美丽”的最好注脚。
“杭州独特的城市气质塑造了独有的经济业态和治理逻辑,人们会用人文关怀的思维去解决城市发展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江山舞说。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千百年来,面对汹涌澎湃的钱塘潮水,杭州城从来没有退缩,而是城潮共生,越发繁荣壮大,从而形成了勇立潮头、开放大气的独特人文气质,这是当代杭州最精髓的一面——
在钱塘江即将入海前的杭州段岸边,诞生了一座新城。其中,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G20杭州峰会主场馆国际博览中心,自G20杭州峰会落幕以来,就成为了游客观光打卡的“网红景点”之一。
位于钱塘江畔的杭州钱江新城(2023年4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从沿江发展、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钱塘江两岸构成的城市新中心,成为杭州由“西湖时代”逐步迈向“钱塘江时代”的重要标志。钱江新城管委会党组书记朱党其说:“20年接续奋斗,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形态、经济业态和人文内涵。”
“弄潮儿”,是杭人之勇的写照。
曾经巨大的烟囱和滚涌着热浪的生产厂房,被高科技数据计算中心、国家3C认证实验室、科技创新园等所代替。杭州钢铁集团66年风雨兼程,生动诠释了“杭铁头”精神。
建设中的杭钢工业旧址公园(2023年4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杭钢的变化是杭州城市变化的一个重要缩影。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一直是我们的企业文化。”杭钢集团下属中杭监测技术研究院中检研发中心副主任陆智勇说。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水波不兴,温婉而绰约。千百年来的审美积淀,形成了一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西湖文化圣地。尊重自然、崇尚和谐,是杭州另一种温润如玉的美丽气质——
千百年来,西湖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艺创作的重要母题。“西湖遍地是名人、遍地是文化、遍地是诗歌。”杭州亚运会设计总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宋建明说,这汪碧水,成为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灵感缪斯”,构建起心灵栖居的精神家园。
梅子黄时,漫步在拱墅区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感受城市人文脉搏。
行驶在大运河上的货船通过杭州拱宸桥(2022年5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这里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的三河交汇处,曾经的危旧房经过城市更新重焕生机。咖啡茶饮、昆曲书画、陶艺手作、设计软装……文保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安好的岁月随河水静谧流淌。
游客在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博物院参观(2023年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很多企业之所以最终选择落户杭州,就是因为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气质。半小时车程内,总能找到有山有水、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柳说。
游客在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博物院参观(2023年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杭州不断充实和丰富着自身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同时鲜明的人文特色又在带动城市的繁荣发展,新经济业态不断涌现——
2022年,杭州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
杭州,被誉为“中国动漫之都”。2022年动漫游戏产业全年营收实现408.06亿元,在2022年11月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共吸引57个国家和地区的292家中外企业机构、1400余名展商客商和专业人士参与。
杭州,要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2022年,第十六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吸引40个国家与地区的3800余个企业(机构)和品牌参展,现场成交及项目签约额21.15亿元。
杭州,正在打造“电竞名城”。2022年底,《关于推进新时代杭州动漫游戏和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着力推动“动漫+、游戏+、电竞+、元宇宙+”深度融合创新。
践行人文经济学:“未来之城”的现代化答卷
在杭州的行政版图上,钱塘区等全新的板块正向着巨大的杭州湾、向着蔚蓝色的大海吹响面向未来的号角。
“艮山门外丝篮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涌金门外划船儿”……历史光影穿梭在古老歌谣中。1995年以前,杭州市区面积仅约430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迷你”省会。如今,伴随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契机,杭州将发展目标定为“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翻开最新版杭州地图,“两环八横五纵八连”的快速路网新格局彰显城市新脉动——城北,临平国家级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大运河科创城三大平台联动发展;城南,萧滨一体化提供经济硬核力量;一路向西,4条东西向大动脉共同构成了城西科创大走廊“一廊四城两翼”的“金纽带”,串联起了大走廊区域重量级的产学研高地;一路向东,环江东大道构建沪杭宁“1小时经济圈”,助推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打造杭州先进制造业新的增长极。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擘画的蓝图,杭州的发展,必然要走出以钱塘江、西湖为核心的传统“江湖”人文地理框架,迎着钱塘潮走向更广袤的“蓝海”——中国式现代化的杭州新答卷。
2022年以来,杭州提出了全面推进“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系列变革性实践,在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中展现头雁风采,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钱塘江畔,以“莲花碗”为代表的杭州亚运会体育场馆蓄势待发,迎四海宾客。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左)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右)(2023年4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杭州亚组委副秘书长、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说,以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为契机,杭州坚持城市侧和赛事侧一体推进,持续放大亚运综合效应,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新天堂”;通过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扩中提低为导向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等,打造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共享幸福、良法善治的“新天堂”。
夜色中的杭州黄龙体育中心(2022年8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22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5076亿元,占GDP比重27.1%,占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为56.5%。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创新创造在逆周期中跑出加速度,成为杭州转型发展的主动力、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成为了杭州的“金名片”。
践行人文经济学,杭州将始终把满足全体市民的全方位需求、全面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作为出发点,通过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从还湖于民、还河于民,到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还是提高城市人文素养,最终要落脚到老百姓身上来。”杭州市委常委、秘书长朱华说。
杭州持续迭代升级“民呼我为”数智平台,探索“民意直通车”等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老百姓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评判者、获益者。
杭州聚焦“文化惠民”,开发“文化优享”公共文化服务数智应用大场景,纵贯省市县乡村五级,横跨宣传、文旅等近20个部门,点单式配送演出、培训等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匹配、优质均衡、共建共享。
践行人文经济学,杭州将不负“历史”,拥抱“未来”。让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生,推动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在发展中,要处理好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经济之间的关系。让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转化利用,促进现代经济发展;更要让经济发展能够反哺文化的传承保护和继承利用。”刘捷说。
游客在良渚博物院观看出土的玉璧(2022年3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杭州城西北,良渚古城遗址以美轮美奂的玉器、气势宏伟的三重城、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实证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就有了伟大的史前稻作文明和城市文明。
这是在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博物院拍摄的文物展品(2023年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距离良渚古城约1小时车程外,杭州钱塘元宇宙新天地产业园将围绕数字孪生等元宇宙核心底层技术,游戏、社交、教育等元宇宙新型应用场景,引进培育大批面向未来的科创型企业。
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说,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快重塑传统文化业态。杭州将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积极壮大数字内容、影视生产、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推动图书、报刊等传统业态升级,同时布局元宇宙等新赛道,用数字化手段全方位展示杭州文化的魅力。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国家版本馆杭州馆(2022年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从海洋科技、陆海联动的向海进军,到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的蓝海开拓;从一系列网红小镇的文旅融合,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杭州国家版本馆等文化传承国家级项目的持续丰富——在人文经济学的大框架之内,杭州正在从多方面着手打造“未来之城”,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将交上一份更加精彩的答卷。
杭州滨江区互联网小镇夜景(2023年1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文字记者:邬焕庆、方益波、俞菀、冯源、马剑
海报设计:姜子涵
编辑:刘羊旸、刘莲芬、侯帮兴、姜子炜
统筹:曹江涛、王洁世界百科dxf6.com
杭州,是什么?
对于这座“天堂之城”,无数人心中的无数个答案,抽剥开所有的修饰和营造,都只会留下一个极简的核心——美丽。
西湖、西溪、钱塘潮,是美丽的;越剧、丝绸、茶文化,也是美丽的;科创、文旅、互联网,更是美丽的。
如今的杭州,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经济繁荣与人文发展交相辉映,一种美丽的发展扑面而来,一种发展的美丽迎风摇曳,这已经是她的“城市DNA”。
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年盛名之下,新时代的杭州既是“人间天堂”,同时也是一座“网红之都”,更是一座“未来之城”。她正奋力书写人文经济学的新传奇,正给世人展现出一幅在人文熏陶中美丽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更加美丽的神韵画卷……
美丽的发展:“人间天堂”的新时代盛景
初夏,杭州城西北。一片绵延的湿地,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一曲溪流一曲烟。
这是独属杭州西溪的美。
游客在杭州西溪湿地观看宋韵花朝节游船巡游(2023年4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这种美,从田园赏菊的东晋,直到工业化如荼的当下,源远且将流长。
而仅仅在六七公里之外,杭州未来科技城,总建筑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的阿里巴巴全球总部拔地而起,这个特大型智慧建筑群已经成为杭州的新地标。
杭州未来科技城(2023年4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杭州最让人骄傲之处,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繁荣同步提升,杭州的发展步伐从来没有丢掉文化的灵魂。”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说,新时代杭州的发展是独具杭州特色的一种美丽的发展。
杭州,连续16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的发展”背后,蕴含的是走出了一条经济持续繁荣、人文和谐发展的人文经济学特色之路。
“杭州把保护好西溪湿地作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据西溪湿地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想介绍,约11.5平方公里的西溪湿地成为了“城市之肾”,周边是高教密集区、休闲旅游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这个大自然的课堂还吸引了大批学生上科学课。
杭州,有许多“文化名片”成为了“经济品牌”,美丽的发展可观可感——
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胡庆余堂、张小泉、西泠印社等传统老字号品牌享誉海内外。宋韵文化主题活动实现了雅俗共赏,《秦时明月》等杭产剧作深受群众喜爱。
游客在杭州西湖断桥留影(2023年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这些,构成了杭城响当当的“文旅IP”。
2022年,杭州实现旅游总收入1298亿元。十余年来,杭州文化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202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420亿元,高于全市GDP增速2.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12.9%,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读白居易写下的诗,走苏东坡走过的桥,品陆游品过的茶,赏柳永赏过的花。”在“小百花越剧场”及诸多剧院听一曲婉转悠长的越剧,于西湖边点点错落的茶园、茶社品一壶龙井香茗,更是很多杭城老少的“文化家常菜”。
游客在杭州西湖游玩(2023年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精心守护好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守护好杭州的绿水青山,这些宝贵财富构成了我们发展人文经济的独特竞争力。”杭州市市长姚高员说。
杭州,有许多“经济品牌”逐渐成为新的“人文标识”,美丽的发展动能澎湃——
短短1791米,拥有16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过6500亿元——杭州物联网街,位于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内。这里是国家物联网产业基地和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是浙江省特色小镇和浙江省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
坚持发展数字经济这一核心优势产业、实施百家上市企业计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以高新区(滨江)为代表的杭州产业兴盛背后,是优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是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吸引四海八方人才。
“我们努力给予企业和个人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机会,在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做好规划配套。”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党委书记李程旭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里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2003年以来,杭州始终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高扬着人文繁荣的旗帜——GDP以年均12%左右的增速翻了9倍达到近1.9万亿元,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在治安、文化底蕴、文明程度等中国城市幸福感评价体系指标中,杭州也始终以高分名列前茅。
“杭州人文经济学的发展,由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做引领,杭州的历史文化做铺垫,浙江的现代文明做基础。”刘捷说。
发展的美丽:“网红之都”的新城市气质
最近20年,杭州在美丽中不断发展。同时,因其十足的人文底蕴,杭州的发展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成为当下无数人向往的“网红之都”。“看的是景,感受的是人文情怀,体验的是品质生活。”游客感知的背后,正是一种被越来越多杭州人所认同的新城市气质——这种“发展的美丽”的最好注脚。
“杭州独特的城市气质塑造了独有的经济业态和治理逻辑,人们会用人文关怀的思维去解决城市发展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江山舞说。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千百年来,面对汹涌澎湃的钱塘潮水,杭州城从来没有退缩,而是城潮共生,越发繁荣壮大,从而形成了勇立潮头、开放大气的独特人文气质,这是当代杭州最精髓的一面——
在钱塘江即将入海前的杭州段岸边,诞生了一座新城。其中,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G20杭州峰会主场馆国际博览中心,自G20杭州峰会落幕以来,就成为了游客观光打卡的“网红景点”之一。
位于钱塘江畔的杭州钱江新城(2023年4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从沿江发展、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钱塘江两岸构成的城市新中心,成为杭州由“西湖时代”逐步迈向“钱塘江时代”的重要标志。钱江新城管委会党组书记朱党其说:“20年接续奋斗,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形态、经济业态和人文内涵。”
“弄潮儿”,是杭人之勇的写照。
曾经巨大的烟囱和滚涌着热浪的生产厂房,被高科技数据计算中心、国家3C认证实验室、科技创新园等所代替。杭州钢铁集团66年风雨兼程,生动诠释了“杭铁头”精神。
建设中的杭钢工业旧址公园(2023年4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杭钢的变化是杭州城市变化的一个重要缩影。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一直是我们的企业文化。”杭钢集团下属中杭监测技术研究院中检研发中心副主任陆智勇说。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水波不兴,温婉而绰约。千百年来的审美积淀,形成了一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西湖文化圣地。尊重自然、崇尚和谐,是杭州另一种温润如玉的美丽气质——
千百年来,西湖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艺创作的重要母题。“西湖遍地是名人、遍地是文化、遍地是诗歌。”杭州亚运会设计总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宋建明说,这汪碧水,成为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灵感缪斯”,构建起心灵栖居的精神家园。
梅子黄时,漫步在拱墅区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感受城市人文脉搏。
行驶在大运河上的货船通过杭州拱宸桥(2022年5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这里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的三河交汇处,曾经的危旧房经过城市更新重焕生机。咖啡茶饮、昆曲书画、陶艺手作、设计软装……文保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安好的岁月随河水静谧流淌。
游客在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博物院参观(2023年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很多企业之所以最终选择落户杭州,就是因为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气质。半小时车程内,总能找到有山有水、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柳说。
游客在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博物院参观(2023年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杭州不断充实和丰富着自身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同时鲜明的人文特色又在带动城市的繁荣发展,新经济业态不断涌现——
2022年,杭州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
杭州,被誉为“中国动漫之都”。2022年动漫游戏产业全年营收实现408.06亿元,在2022年11月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共吸引57个国家和地区的292家中外企业机构、1400余名展商客商和专业人士参与。
杭州,要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2022年,第十六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吸引40个国家与地区的3800余个企业(机构)和品牌参展,现场成交及项目签约额21.15亿元。
杭州,正在打造“电竞名城”。2022年底,《关于推进新时代杭州动漫游戏和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着力推动“动漫+、游戏+、电竞+、元宇宙+”深度融合创新。
践行人文经济学:“未来之城”的现代化答卷
在杭州的行政版图上,钱塘区等全新的板块正向着巨大的杭州湾、向着蔚蓝色的大海吹响面向未来的号角。
“艮山门外丝篮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涌金门外划船儿”……历史光影穿梭在古老歌谣中。1995年以前,杭州市区面积仅约430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迷你”省会。如今,伴随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契机,杭州将发展目标定为“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翻开最新版杭州地图,“两环八横五纵八连”的快速路网新格局彰显城市新脉动——城北,临平国家级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大运河科创城三大平台联动发展;城南,萧滨一体化提供经济硬核力量;一路向西,4条东西向大动脉共同构成了城西科创大走廊“一廊四城两翼”的“金纽带”,串联起了大走廊区域重量级的产学研高地;一路向东,环江东大道构建沪杭宁“1小时经济圈”,助推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打造杭州先进制造业新的增长极。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擘画的蓝图,杭州的发展,必然要走出以钱塘江、西湖为核心的传统“江湖”人文地理框架,迎着钱塘潮走向更广袤的“蓝海”——中国式现代化的杭州新答卷。
2022年以来,杭州提出了全面推进“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系列变革性实践,在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中展现头雁风采,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钱塘江畔,以“莲花碗”为代表的杭州亚运会体育场馆蓄势待发,迎四海宾客。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左)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右)(2023年4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杭州亚组委副秘书长、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说,以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为契机,杭州坚持城市侧和赛事侧一体推进,持续放大亚运综合效应,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新天堂”;通过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扩中提低为导向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等,打造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共享幸福、良法善治的“新天堂”。
夜色中的杭州黄龙体育中心(2022年8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22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5076亿元,占GDP比重27.1%,占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为56.5%。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创新创造在逆周期中跑出加速度,成为杭州转型发展的主动力、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成为了杭州的“金名片”。
践行人文经济学,杭州将始终把满足全体市民的全方位需求、全面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作为出发点,通过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从还湖于民、还河于民,到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还是提高城市人文素养,最终要落脚到老百姓身上来。”杭州市委常委、秘书长朱华说。
杭州持续迭代升级“民呼我为”数智平台,探索“民意直通车”等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老百姓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评判者、获益者。
杭州聚焦“文化惠民”,开发“文化优享”公共文化服务数智应用大场景,纵贯省市县乡村五级,横跨宣传、文旅等近20个部门,点单式配送演出、培训等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匹配、优质均衡、共建共享。
践行人文经济学,杭州将不负“历史”,拥抱“未来”。让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生,推动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在发展中,要处理好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经济之间的关系。让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转化利用,促进现代经济发展;更要让经济发展能够反哺文化的传承保护和继承利用。”刘捷说。
游客在良渚博物院观看出土的玉璧(2022年3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杭州城西北,良渚古城遗址以美轮美奂的玉器、气势宏伟的三重城、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实证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就有了伟大的史前稻作文明和城市文明。
这是在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博物院拍摄的文物展品(2023年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距离良渚古城约1小时车程外,杭州钱塘元宇宙新天地产业园将围绕数字孪生等元宇宙核心底层技术,游戏、社交、教育等元宇宙新型应用场景,引进培育大批面向未来的科创型企业。
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说,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快重塑传统文化业态。杭州将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积极壮大数字内容、影视生产、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推动图书、报刊等传统业态升级,同时布局元宇宙等新赛道,用数字化手段全方位展示杭州文化的魅力。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国家版本馆杭州馆(2022年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从海洋科技、陆海联动的向海进军,到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的蓝海开拓;从一系列网红小镇的文旅融合,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杭州国家版本馆等文化传承国家级项目的持续丰富——在人文经济学的大框架之内,杭州正在从多方面着手打造“未来之城”,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将交上一份更加精彩的答卷。
杭州滨江区互联网小镇夜景(2023年1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文字记者:邬焕庆、方益波、俞菀、冯源、马剑
海报设计:姜子涵
编辑:刘羊旸、刘莲芬、侯帮兴、姜子炜
统筹:曹江涛、王洁世界百科dxf6.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