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该知道的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事件的三大问题
背景
日本政府2023年8月22日宣布,从本周四开始逐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超过130万吨的核污染水排放入大海。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称此举是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污染风险,并强烈敦促日方纠正错误,撤销核污水排海计划,如日方一意孤行,中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核污水中有哪些放射性元素?
福岛核污水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来源是持续注入冷却水产生的放射性污水。由于目前核燃料仍然存在于反应堆中,东京电力公司需要持续注入冷却水以带走堆芯中核素衰变产生的热量,防止核燃料进一步熔化和可能导致的爆炸与泄漏问题。福岛核废水的第二个来源是降雨、地下水等自然水体进入熔化反应堆位置产生的核污水。上述来源的核污水被收集后,经过多核素去除系统(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 ALPS)处理,并就地储存于福岛核电厂区内的近千个储水罐中。目前福岛核电厂区内已经累积超过百万吨核污水。
正因来源不同,福岛核污水其核素组成与浓度与核电站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液态流出物有着本质的区别。福岛核污水由于直接接触核燃料,理论上包含堆芯内的各种裂变产物和活化产物。福岛核污水中包含了90Sr、134Cs、137Cs等62种主要的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即使是ALPS也无法完全去除,尤其是大量的3H(氚)。
半衰期较短的核素可以通过储存放置而衰变降低浓度水平,无需采取复杂的化学分离去除。半衰期小于2年的放射性核素,经过10年的储存衰变后将使核素活度水平下降96%以上;而拥有较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如3H、14C、60Co、90Sr、125Sb、129I、137Cs等,则需要采取化学分离手段进行处理,是需要被特别关注的放射性核素。
长期大量摄入上述放射性核素,会造成部分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蓄积,从而引起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损伤。尽管尚未有研究证明福岛核污水排海会造成上述放射性核素大量摄入进而造成相应损伤。但这些放射性物质浓度增加对于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将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依然还是未知数。迄今为止,国际社会还没有排污入海的先例,福岛核污水排海依然是人类最大的放射性污染排海事件。
核污水在海洋中怎样扩散?
福岛核事故发生10年以来,国际上开展大量的海洋放射性核素观测。尽管在核素组成、浓度水平、排放稀释强度、总量控制、排污口离岸距离、排放时间对应特定气象水文条件下海洋环流场、核素的化学过程等因素难以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但专家通过借鉴历史观测数据和海洋动力学过程为预测福岛核污水排海情景下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过程。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曾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核污水一旦排海,放射性物质将在57天内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清华大学团队也曾发文分析,福岛核污水在太平洋的扩散机理。宏观模拟结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会到达北美沿岸,应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学通讯》刊载相关论文分别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福岛核污水排海后的迁移途径进行了阐述。其中,水平方向上,福岛核污水排海后,表层海洋大尺度风生环流(图中红色箭头)、中尺度涡旋、小尺度湍流等多过程影响福岛核污水在海洋中的被动迁移过程。垂直方向上,北太平洋中高纬度的洋流可以携带放射性核素沿等密度面扩散向南,进入中低纬度海洋内部。相对于水平方向上环流引起的稀释扩散问题,进入海洋深层的放射性核素相对不易稀释,且保存时间更长。这些携带高浓度放射性核素的深层水体在上升洋流或涡旋事件影响下可能再次进入海洋表层。
图片来源【1】
除了上述的“被动”迁移过程,放射性核素还会参与复杂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亦可通过多条生物载体驱动下的“主动”迁移途径影响分布过程。水平方向上,福岛核污水中放射性核素可以通过生物吸收富集进入生物体内,然后随着生物主动迁移(如图中鱼类洄游、动物润游等)。垂直方向上,放射性核素通过光合作用、吸附作用等进人海洋食物网后,可以参与海洋生物驱动下的颗粒物沉降等过程(图2)。在该过程影响下,放射性核素更加迅速的进入深层海洋和海洋沉积物中,2周内颗粒态14C即可从表层海洋迁移至500米处深层海洋。
福岛核污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示意图。【1】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海产品对90Sr和137Cs等核素浓集系数较高。例如,海带对137Cs和总β的浓度系数分别达到63.36和4.32x103,鱼骨对90Sr的浓集系数达到30.66;因此可将部分浓集系数较高的海产品作为指标性生物进行连续观测,评估放射性核素扩散的影响程度。【2】
核污水排海后海鲜还能吃吗?
因担心核污染水污染海产品,韩国消费者近期大量购入盐和海产品,零售商们也因为担心供应短缺而囤货,导致韩国海产品价格上涨。
中国海关总署之前明确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强化监管,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严防存在风险的产品输入。海关还说,将视事态发展及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消费者餐桌上的安全。同时,8月24日起,港澳禁止日本10个都县区食品进口。
日本正式决定核污水排海!会影响我们国家吗?海鲜还能吃吗?
不可否认,福岛核污水排海也可能会使我国沿海地区受到一定影响,即便是国产海鲜,如果是在被核废水污染水域,肉质依然可能含放射性物质,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开展监测,满足标准后方可食用。但有污染风险不代表绝对不能吃。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已经对日本进口食品出台较为严格的检测标准。进口日本部分地区食品、饲料等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2023年6月下旬,为及时掌握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废水排放对我省海域海产品影响,江苏省疾控中心下发《关于印发“江苏省海产品放射性应急监测方案”的通知》,启动了我省沿海地区海产品放射性应急监测。所以,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担忧,我们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参考文献:
[1] 林武辉,余克服,杜金秋,等. 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情景下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与应对[J]. 科学通报,2021,66(35):4500-4509. DOI:10.1360/TB-2021-0743.
[2] 杨广泽,朱磷扬,余宁乐.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M].科学出版社,2008.
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点赞+分享~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江苏疾控(微信号:jscdcwx)
供 稿:放射所
美工编辑:江苏疾控微创团队
推荐阅读
高峰期!注意防范和识别
8-21
今年提前来袭!最近,很多小孩感染,出现这些症状积极就医!
8-22
猪油到底能不能吃?
8-23
日本政府2023年8月22日宣布,从本周四开始逐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超过130万吨的核污染水排放入大海。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称此举是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污染风险,并强烈敦促日方纠正错误,撤销核污水排海计划,如日方一意孤行,中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核污水中有哪些放射性元素?
福岛核污水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来源是持续注入冷却水产生的放射性污水。由于目前核燃料仍然存在于反应堆中,东京电力公司需要持续注入冷却水以带走堆芯中核素衰变产生的热量,防止核燃料进一步熔化和可能导致的爆炸与泄漏问题。福岛核废水的第二个来源是降雨、地下水等自然水体进入熔化反应堆位置产生的核污水。上述来源的核污水被收集后,经过多核素去除系统(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 ALPS)处理,并就地储存于福岛核电厂区内的近千个储水罐中。目前福岛核电厂区内已经累积超过百万吨核污水。
正因来源不同,福岛核污水其核素组成与浓度与核电站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液态流出物有着本质的区别。福岛核污水由于直接接触核燃料,理论上包含堆芯内的各种裂变产物和活化产物。福岛核污水中包含了90Sr、134Cs、137Cs等62种主要的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即使是ALPS也无法完全去除,尤其是大量的3H(氚)。
半衰期较短的核素可以通过储存放置而衰变降低浓度水平,无需采取复杂的化学分离去除。半衰期小于2年的放射性核素,经过10年的储存衰变后将使核素活度水平下降96%以上;而拥有较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如3H、14C、60Co、90Sr、125Sb、129I、137Cs等,则需要采取化学分离手段进行处理,是需要被特别关注的放射性核素。
长期大量摄入上述放射性核素,会造成部分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蓄积,从而引起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损伤。尽管尚未有研究证明福岛核污水排海会造成上述放射性核素大量摄入进而造成相应损伤。但这些放射性物质浓度增加对于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将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依然还是未知数。迄今为止,国际社会还没有排污入海的先例,福岛核污水排海依然是人类最大的放射性污染排海事件。
核污水在海洋中怎样扩散?
福岛核事故发生10年以来,国际上开展大量的海洋放射性核素观测。尽管在核素组成、浓度水平、排放稀释强度、总量控制、排污口离岸距离、排放时间对应特定气象水文条件下海洋环流场、核素的化学过程等因素难以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但专家通过借鉴历史观测数据和海洋动力学过程为预测福岛核污水排海情景下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过程。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曾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核污水一旦排海,放射性物质将在57天内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清华大学团队也曾发文分析,福岛核污水在太平洋的扩散机理。宏观模拟结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会到达北美沿岸,应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学通讯》刊载相关论文分别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福岛核污水排海后的迁移途径进行了阐述。其中,水平方向上,福岛核污水排海后,表层海洋大尺度风生环流(图中红色箭头)、中尺度涡旋、小尺度湍流等多过程影响福岛核污水在海洋中的被动迁移过程。垂直方向上,北太平洋中高纬度的洋流可以携带放射性核素沿等密度面扩散向南,进入中低纬度海洋内部。相对于水平方向上环流引起的稀释扩散问题,进入海洋深层的放射性核素相对不易稀释,且保存时间更长。这些携带高浓度放射性核素的深层水体在上升洋流或涡旋事件影响下可能再次进入海洋表层。
图片来源【1】
除了上述的“被动”迁移过程,放射性核素还会参与复杂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亦可通过多条生物载体驱动下的“主动”迁移途径影响分布过程。水平方向上,福岛核污水中放射性核素可以通过生物吸收富集进入生物体内,然后随着生物主动迁移(如图中鱼类洄游、动物润游等)。垂直方向上,放射性核素通过光合作用、吸附作用等进人海洋食物网后,可以参与海洋生物驱动下的颗粒物沉降等过程(图2)。在该过程影响下,放射性核素更加迅速的进入深层海洋和海洋沉积物中,2周内颗粒态14C即可从表层海洋迁移至500米处深层海洋。
福岛核污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示意图。【1】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海产品对90Sr和137Cs等核素浓集系数较高。例如,海带对137Cs和总β的浓度系数分别达到63.36和4.32x103,鱼骨对90Sr的浓集系数达到30.66;因此可将部分浓集系数较高的海产品作为指标性生物进行连续观测,评估放射性核素扩散的影响程度。【2】
核污水排海后海鲜还能吃吗?
因担心核污染水污染海产品,韩国消费者近期大量购入盐和海产品,零售商们也因为担心供应短缺而囤货,导致韩国海产品价格上涨。
中国海关总署之前明确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强化监管,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严防存在风险的产品输入。海关还说,将视事态发展及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消费者餐桌上的安全。同时,8月24日起,港澳禁止日本10个都县区食品进口。
日本正式决定核污水排海!会影响我们国家吗?海鲜还能吃吗?
不可否认,福岛核污水排海也可能会使我国沿海地区受到一定影响,即便是国产海鲜,如果是在被核废水污染水域,肉质依然可能含放射性物质,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开展监测,满足标准后方可食用。但有污染风险不代表绝对不能吃。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已经对日本进口食品出台较为严格的检测标准。进口日本部分地区食品、饲料等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2023年6月下旬,为及时掌握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废水排放对我省海域海产品影响,江苏省疾控中心下发《关于印发“江苏省海产品放射性应急监测方案”的通知》,启动了我省沿海地区海产品放射性应急监测。所以,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担忧,我们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参考文献:
[1] 林武辉,余克服,杜金秋,等. 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情景下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与应对[J]. 科学通报,2021,66(35):4500-4509. DOI:10.1360/TB-2021-0743.
[2] 杨广泽,朱磷扬,余宁乐.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M].科学出版社,2008.
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点赞+分享~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江苏疾控(微信号:jscdcwx)
供 稿:放射所
美工编辑:江苏疾控微创团队
推荐阅读
高峰期!注意防范和识别
8-21
今年提前来袭!最近,很多小孩感染,出现这些症状积极就医!
8-22
猪油到底能不能吃?
8-2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