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塔有什么历史价值 辽金塔有什么特点?
另外,大明塔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辽中京城遗址内,是中国现存辽塔中最大的一座。大明塔建于辽圣宗重熙四年(1035年),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74米,底座每边长14米。塔身分八面,每个棱面上都附有佛龛,龛内雕饰着凸起的8尊神像,分别坐于仰莲宝台之上。每两面相交的棱面上,写着佛经上的警句和神像各自的尊名。雕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正南面的观音像特别引人注目,她体形丰满、姿态端庄、飘带卷风,端坐于云烟浩渺的莲花台上。观音头上有华丽的宝盖,两旁各有一个体态轻盈,手持荷花,脚踏浮云的飞天。塔刹为小型藏式喇嘛塔,南北各有一小门,上面宝珠、相轮、宝瓶都是红铜铸造。塔共13层,每层塔檐椽头均挂有铜铃,计1350只,微风吹拂,千铃共鸣,如宫廷雅乐。塔身第一层南面存有清咸丰四年(1854年)重修时的蒙古文题记。
此外还有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郊,是辽代最早建立的都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南北各有一座砖塔,俗称南塔、北塔。南塔属八角七层檐式宝塔,位于城外南10里的山坡上,高25米,台座每边宽3.8米,塔身嵌有佛、飞天、菩萨、小塔等浮雕,很有契丹族文化的特色。
还有辽释迦佛舍利塔,俗称辽庆州白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驻地东北查干沐沦河的冲积平原上,辽代鼎盛时期的重要州城——庆州城西北部。辽庆州白塔的造型玲珑秀美,浮雕精湛细腻,规模宏伟壮观,为八角七级的砖木结构塔。始建于重熙十六年(1047年)二月,竣工于重熙十八年(1049年)七月十五日,是为辽兴宗耶律宗真之生母“章圣皇太后”特别建造的。塔上7层共设假门28个,每门两旁都有天王浮雕一尊,全塔共有天王浮雕56尊。塔体浮雕将儒、佛、道及萨满的宗教思想表现得水乳交融,隐隐透露出辽代佛教“星密圆通”的特色。在1989年的维修中,塔刹相轮樘等处发现了一批按辽代佛教仪轨秘藏的辽代圣经、雕版印刷佛经及形制多样、造型优美、彩绘华丽的内藏雕牌印刷陀罗尼经卷的木质法舍利塔108座。史学界、文博界称庆州白塔的浮雕为“辽代塔寺艺术的精华”、“契丹民族建筑之瑰宝”。世界百科wtcbj.com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