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通缉犯人的 古代怎么通缉犯人的视频

能金SEO 闲言碎语 2023-06-18 368 0

古代怎么通缉犯人的 古代怎么通缉犯人的视频 第1张

我们经常在古代剧中看到,官兵在墙上贴一张通缉令,大声地宣布:“如有发现嫌犯的信息,请及时上报,官府必有重赏。”然而,通缉令上的犯人容貌经常显得非常模糊,几乎无法辨认。那么,我们可能会好奇,这样的通缉令真的有用吗?

古代没有照相机,只能依靠被告知人的记忆,请画师大致画出犯人的形象,即所谓的“画影图形”。技术精湛的画师可以描绘出比较准确的五官,但技术不好的画师仅能画出模糊的轮廓。然而,这似乎没有影响官府最终抓到犯人的能力。这是因为,官府抓捕犯人的主要手段,并非在于依靠画像。

首先,古代的人需要携带“身份证”。早在商鞅变法时期,就有了“照身贴”这种证件,历代都相应地推行了身份证明制度。人们出门在外必须带有专门的“路引”,即便是和尚也需要有“度牒”。官府开展“海捕行动”之后,会张贴通缉令,在上面写出犯人的所有信息。因此,逃犯在逃亡过程中没有合法的身份证明,一旦稍加盘问,就会立即遭到发现。

其次,在宋代之后,开始实行了保甲制度。以户为单位,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如果一个人犯罪,那么所有与之有联系的人都要受到牵连。大家互相监督,谁要是犯了罪,就算没有捕快来抓人,也会被甲长和保长抓住送到官府。保甲制度还设有“包庇罪”,如果一个甲内藏匿了外来犯人,那么这十户人家都要受到惩罚。在古代,人口流动非常低,很少有人出远门。因此,一个外来的陌生人进来,很容易被发现,想藏都藏不了。

最后,高价悬赏也是一种捉拿逃犯的有效手段。在古代的通缉令中,分为“暗花”和“官价”。“暗花”往往不向普通人公开,相当于约请江湖英雄提供情报。如此高额的赏金必然吸引了贩夫走卒、运镖的人互相传递消息,就算逃犯像飞鸟一样离开,也难以幸免。“官价”则是告示上写明的金额,虽比“暗花”低不少,但对于收入微薄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次“中大奖”的机会。一旦有通缉令贴在某个地方,当地百姓肯定会奔走相告,无处可逃的逃犯终将落网。

因此,通缉令上的画像仅仅是一个参考,最主要的是发动群众的力量。人民的热情和力量是无穷的。在乱世之中,很多历史人物都曾被通缉,例如朱元璋遭遇元廷“海捕”无可藏身,被迫流落到皇觉寺出家。因此,通缉令成为抓捕犯人的有效手段,原因在于发挥了人民自觉性的作用。

评论